每日视点!浙江男子连续十几天高烧近40℃!已多人中招……千万警惕!
又到各种蚊虫滋事的季节
最近这段时间去野外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定要做好防护
近期宁波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
连续收治了多位在野外因为防护不当
导致被蚊虫叮咬进而发生感染的患者
专家提醒,现在户外露营很流行
必要的防护一定不能少
男子一连十几天高烧近40℃
疑因半月前在野外参加集体活动
一位中年男子,因为连续十几天出现近40℃的高烧被紧急转诊到宁波市第二医院。这位患者没有其他特别的症状,但发热症状如此严重。这让感染内科医生不禁怀疑,是不是特殊感染。
经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查,医生诊断这位患者是被贝氏柯克斯体(俗称Q热立克次体)所感染,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的病原体,也就是说这位男子患的是Q热。要治疗Q热,临床常规的消炎药都没有作用,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位患者之前治疗了十几天高烧都没能退下来。
“Q热是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重要人兽共患病。蜱、野生动物、禽类等都可以成为贝氏柯克斯体的宿主。贝氏柯克斯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可以通过气溶胶释放或随尘土扩散。”宁波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顾吉娜副主任医师介绍,明确诊断后通过追问该患者的病史,才了解到在发病前半个月左右,患者所在单位组织大家去野外拔草,很可能是那次长时间在外活动导致了感染。
70岁老太上山挖笋出现高热
同样因为立克次体感染
不久前,一位70岁的老太在独自上山挖笋后第二天出现高热,体温接近40摄氏度,被送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在住院期间,老太一直高烧不退,炎症指标也进行性升高,血小板下降,并出现全身皮疹,病情每况愈下。这让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之后家属带着老人来宁波市第二医院感染内科就诊。
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医生发现在老太右侧膝盖有被虫子叮咬痕迹,经验丰富的感染内科医生马上考虑可能是立克次体感染,立刻进行相应检查,并给予治疗立克次体感染的特效药——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
果然,用药后老人的体温逐渐下降,各项异常指标恢复正常。几天后,实验室检查也找到了此次感染的元凶——日本立克次体。
什么是立克次体?
立克次体到底是什么?顾吉娜介绍,早在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去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立克次体的常见种类有普氏立克次体、莫氏立克次体、立克次氏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而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恙虫病立克次体为主要流行株。现在又发现一些新的种属如日本立克次体、查菲埃立克体等。
鼠类是立克次体主要传染源,蚤、虱、蜱、螨等节肢动物叮咬鼠类后,立克次体在其胃肠道上皮细胞中增殖并大量存在其粪便中。当人在野外工作或者休息时,受到带菌的节肢动物叮咬,立克次体便从抓破的伤口或直接从昆虫口器进入人的血液并在其中繁殖,从而使人感染得病。
被感染的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乏力、四肢酸痛等表现,部分患者虫咬处可出现焦痂和溃疡。因为蚤、虱、蜱、螨等幼虫喜潮湿、气味较浓的部位,故焦痂多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肛门等身体隐匿的地方。
“上周我们还会诊了一位9岁的女孩,就是因为和父母去公园露营后,被蜱虫叮咬了腿根部导致立克次体感染,出现高热等症状。”顾吉娜说。
医生提醒,夏季大家外出要做好防护,野外活动时,穿长衫、裤,束紧袖和裤脚口防止杂虫叮咬,涂抹驱虫药物。野外活动后,及时拍打衣物,抖落衣服上附着虫虱。如果有草地接触或野外活动史后,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感染科治疗,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接触史,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